性格倔强的孩子管教起来会让家长比较费心一些,有时候有些家长也许觉得措手无策。其实管教性格倔强的孩子需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才能够让孩子听话。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倔强孩子怎样教育的相关内容。
倔强孩子怎样教育
软弱型孩子通常是家庭过分溺爱的结果。在一帆风顺的环境里通常看不到其缺陷,可一旦遇到困难,则表现为缺乏自己的主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一件事往往三分钟热情、虎头蛇尾。
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的这种性格对他成长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家长必须主动改变这类孩子的“家庭环境”。试着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钢铁意志的事例,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能够自己完成的任务,并进行督促完成。
偏外向型的孩子坐不住、静不下来,无法专心致志;愿意表现自己、喜欢张扬、炫耀;虽有“不认生、不打怵”的闯劲,但是说话办事不认真、不仔细。家长应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一是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文明礼仪,谦虚而不虚伪、阳光而不张扬、勇敢而不鲁莽、谨慎而不冒失。
[图片0]
对孩子好犯的毛病事先警告、事后批评、改进后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孩子克服毛病;二是帮助孩子改掉坐不住的毛病,可在大人陪同下,坚持每天有一两次固定的时间看书或做事,逐渐帮助他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三是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情趣吸引他,减少其室外活动。
怎样教育倔强孩子
对于打骂造成的任性与倔强,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粗暴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讲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试了行不通的时候,你再给他指导,这样他才会心服口服。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会任性,而且还养成了自信坚强,勇于创新,善于改正错误的好习惯。
对于暗示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应丢掉人前人后讲孩子缺人的坏习惯。要淡化她的任性与倔强,有意表扬他的平静随和。
当孩子偶尔犯倔的时候,采取宽容的态度,容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事过之后找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的任性倔强就会一点点的消失,而且会变得通达随和起来。
造成孩子性格固执的原因
孩子固执只是表面现象,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孩子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地并且是伴随着一定的原因。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动机,抱着理解的态度,不和孩子硬碰硬,巧妙地用其他办法调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有些家长过于疼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有些甚至是不合理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认识,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家长妥协,就助长了孩子的固执。
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严格,希望他们成为人上人,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过失就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反抗,进而形成倔强的脾气。
[图片1]
孩子有时因某种特殊原因耍些小性子、发个脾气很正常,却被家长认为“犯倔,任性”,人前人后讲孩子怎么不听话,给孩子贴标签,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变得固执了。
如何面对幼儿的倔强脾气
对于孩子的倔强不要一味压制。一个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协的孩子,其实长大之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如果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
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先让他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有一点富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父母要分清哪些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该如何巧妙诱导孩子不做。比如上面点点的案例,父母就应该巧妙地使得双方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他想自己穿裤子,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可以让你免遭这个“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一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