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公务员面试名单的考生来说,仅有很短的时间来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没有适当的规划和策略,往往容易引发考前焦虑,进而影响考试发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务员面试怎样复习的相关内容。
[图片0]
公务员面试怎样复习:
1、每天看新闻
看新闻不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而是通过阅读的时候不断地思考,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升华。其实我们的面试真题可以说都是源于新闻。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则新闻:成都双流机场出现大雾天气,机场旅客大量滞留,机场负责人采取了某某(可能是多个措施,起到了XX效果。那么问题就可以这样出:你所在的机场出现大雾,大量旅客滞留,你是机场负责人,你怎么办?这就是一道应急题目的来源,考生在平时看新闻的时候设身处地的想过这些问题吗?
其他类型题目也是通过新闻的方式来设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读新闻应该在学校就培养出这种好习惯,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如果是临时抱佛脚,一定要提高复习强度。读新闻也要注重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利于思维保持连贯性。
2、读杂志
杂志不能乱读,这里我推荐两本:《南风窗》和《半月谈》。两种杂志要结合起来学习。《半月谈》是新华社杂志,代表着官方的主流方向,对于南风窗里所提到的实事观点方向是绝对符合面试答题的,另外通过《半月谈》的阅读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考生的语言功底,考试出口成章,语句工整、规范。为什么我还要推荐《南风窗》呢?因为面试我们不是面对机器人,考官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虽然考官的总体思想与《半月谈》杂志所述保持一致,但在部分内容或细节上难免有出入,这就需要另外一种声音的对抗和碰撞,这样才能使答题的内容与考官产生共鸣。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一部电影、一组对白,越是起伏跌宕越能引起对方的注意。那么《南风窗》就有效的弥补了这个不足。《南风窗》是港刊,相对比较开放,对于一些问题看得也比较深刻和透彻,但总体的方向又能保持中国的主流声音(否则他发行不了)。两种杂志结合阅读,并深入展开思考,会很快提升考生的思维,思维提升,不管看到熟悉问题还是陌生问题,会很快的在头脑中展开大脑风暴,答题思路如泉水般涌出。
3、总结真题规律
虽然面试是一项考察综合素质的开放性考试,但依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在理论和实战部分已经对一些题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针对每个省的题型进一步分析。考生一定要立足所报考省市的历年真题进行分析,找出出题特点及规律。这样在考试中才算有备而来,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面试练习,只练真题,千万不要练那种考友编的题目,这是自残的行为。
4、开口练习
面试答题还是要通过良好的表达能力来体现,所以高强度的开口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考生在复习面试中常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总喜欢看别人作的真题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练习来思考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些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我们在做高数题目时,看答案都看得懂,但是让自己做就不会做,所以笔试在于动笔,那么面试在于开口。考生可以找一些基础较好的朋友,每天互相出题、答题,关键不在于你答的内容,而在于把握你思考问题的时间及表述的感觉。
公务员面试的小技巧:
一、思路不熟
刚刚接触面试时,有些考生对答题思路不熟悉或不能熟练运用,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刚刚开始练习时。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把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再整理一下,并试着去运用。在练习答题时,先分析题目的题型,再按照思路一步一步扩展。
二、难以破题
很多考生在面试复习答题时,不知道如何破题或不知道答题时如何切入。这个问题,需要考生们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各种题型开头语。准备时,可以先参考一些经典开头语,结合自己的表达习惯,修改成适合自己的开头语。例如,在人际沟通方面可以总结同事方面的开头语、领导方面的开头语,在综合分析方面可以总结政治、教育、文化、就业等个方面的开头语。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即使在紧张的考场上也不用怕了。
三、忘记结尾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总分总,但许多考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经常忘了做总结。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简单在每次思考时,在草稿纸上注明总结二字即可。
四、高度不够
平时接触时事较少,不常关注社会新闻的考生在答题,特别是综合分析题时,展不开,不会提升高度,总是就题论题,无法从这些问题里面抽象出我们当今的社会热点或普遍现象。例如,针对当前高校论文抄袭和剽窃现象严重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很多考生就会说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危害、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但无法上升到学术道德缺失、高校科研机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和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等方面上来。这个瓶颈的解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和一些时事素材的累积的。除了必要的答题训练之外,需要自己平时多看看新闻,多看看相关的文章,建议各位考生笔试完之后每天坚持看看我们的《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特别是评论性的文章(网上可以看到)。
五、内容苗条
也有许多考生在面试复习时出现这样的问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掌握了,但不会扩展,主体内容很少,不懂的如何丰满答题要点。这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个瓶颈的解决,主要还是多靠自己多看、多听、多背、多练才能解决多看看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听听时事新闻、多背背一些好句子、多练练各种题型的答题。
[图片1]
公务员考试的高效复习方法:
一、把握方向
首先要了解题型及其分布情况;其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配复习时间的依据。不要盲目地做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考生可通过做模拟题等试卷,通过做题检查自身薄弱环节,分析薄弱和强项部分,可以把时间更多的安排在薄弱环节。最后考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制订迎战策略。
二、掌握技巧
考生在备考阶段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的选择做题,全国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多做模拟题和真题。在行测方面,考生须用最简便的方法快速把答案解答出来。如数字运算,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简便思路;再比如概括主旨的阅读题,虽然内容很多、文字很杂,但我们只需找到关键词读懂关键句,不用浪费时间去阅读文字就能做对;再比如,资料分析题中的计算题,只用计算尾数就知道选哪个,而不用进行繁琐运算。诸如此类的快捷简单方式太多,但并非适用于每一道题。这些解题技巧还需要考生在平常做题时对真题的研究,学习相关的解题技巧,从而慢慢揣摩最后能运用出来。
下面说说申论,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等。申论主要分为对策题、启示题、概括题、分析理解题、公文题、大作文等几大题型。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题型标志、答题模式等,这样才能得高分。考生了解热点把握近年考试动态,一定要关注社会焦点及近年国内外的时政;其次不能忽视公文写作;考生要走出误区,摆脱模式化的作答套路和学生腔,不需要把申论写的感天动地,论述围绕中心论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在备考中切忌不要过分依赖复习参考书,参考书中的答案也不是评分时的参考答案,过分相信你不一定能够得高分,这就是很多考生花了很长时间备考却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申论热点,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放在放在申论热点上,大家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政治,国内外新闻等即可。
公务员面试如何准备:
第一、准备外在要求
公务员面试,不同于笔试阶段只对知识储备进行考察,而是对一个人全面能力和素质,甚至于资历、经历方面的全面考核。我们这里所说的外在要求,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参加面试需要的各种材料。在面试前的资格复审中,招录部门会对考生户籍、身份、学历、报考职位资格条件要求的相关等级、资格、资质证书和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这些材料都需要提前准备,尤其是对于广大在职公考生来说,所在单位的同意报考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在确认自己参加面试后,考生就应该与所在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联系,咨询开具证明的事宜。材料一定要提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到办理需要的时间,切忌拖拉到考前,为材料而担心会加剧考试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是参加面试需要的服饰鞋袜。公务员面试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面试,我们建议大家以着正装为宜。建议广大考生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服饰鞋袜,尤其是对于广大应届公考生来说,需要直接购买,就更加需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切忌不要到了考前四处借衣服、疯狂逛商场买西服,这样不但会引发紧张情绪,而且也有可能出现服饰鞋袜不合适或不适应的情况。
第二、调节内在心理
外在的准备是为了顺利参加考试,而心理的调节则贯穿于面试的整个过程。每个人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各不相同,但都免不了紧张和兴奋并存。从这一刻起,直到参加完面试,整个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暗示。考场上的心理调节技巧,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给大家讲解,今天重点说说考前的心理调节方法。
无论你是守擂者,还是攻擂者,面对重大的面试都会存在紧张的情绪。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是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和劲头的,但是如果紧张情绪影响到了日常工作、生活和复习,就要进行调节。考生可以将自己心里的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出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压力会减轻不少。在此,之所以选择自我书写情绪,而不选择向亲朋好友倾诉,原因在于很多考生紧张的来源很多都在于外界环境。我们不少的考生进入面试后,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关心反而会成为心里的负担,觉得如果考不上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因此,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暗示。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
考前的10天时间,如果合理的制定复习计划,是可以迅速提高答题能力的。很多考生被兴奋、激动、紧张、怀疑等等情绪所干扰,往往是在徘徊和犹豫中度过考前的黄金时间,既没提高能力,又增加了心理负担。接到面试通知后,准备好相关材料,我们就要静下心来准备面试。复习计划如何制定,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给大家提供建议,但复习计划必须包含的内容有:每天可复习的时间段、复习内容、复习目标。无论你是应届生还是在职考公,无论你是人际题差还是分析题差,每天都建议大家拿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大声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十八大报告,可以是两会报告,可以是你自己积累的素材,必须大声朗读出来。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锻炼你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甚至于可以让你积累好词好句,可谓是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