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能有效反应MBA申请者的知识面、思想深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考试形式,GMAT考试的分析性写作部分(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在申请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gmat考试内容介绍的相关内容。
[图片0]
gmat考试内容介绍:
GMAT考试由分析写作、数学和语文三部分组成。分别为:
1.分析性写作评价(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两个独立的写作部分组成,即观点陈述(Analysis of an Issue)和论证辨析(Analysis of an Argument)。考生各有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上述两篇文章。文章必须用英语完成,并用键盘输入电脑。
2.数学部分(Quantitative)
该部分包括37个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数据充分性(Data Sufficiency)和问题解答(Problem solving)两种类型。
3.语文部分(Verbal)
语文部分包括41个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评论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和句子改错(Sentence Correction)三种类型。
分析写作满分6分,后两项合计满分为800分。一般大学入学要求550至600分,入学标准高的学府,更可能要求650分或以上。
IR是新增加的,中文是综合推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30分钟的综合推理部分测试会用四种模式考察考生对于不同形式和来源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
①图表解读:要求申请人对图形或图像进行说明,并通过选择相应选项来回答相关陈述是否正确②二段式分析:解题包括两个部分,可选答案将以列表形式展现,每部分各一栏
③表格分析:向申请人提供一份类似电子表格的分类信息表,申请人必须对该表进行分析,以便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表述是否正确
④多源推理:标签页下给出两至三个信息来源后会提出问题。申请人通过点击标签页并审读所有相关信息(可能会集文本、图表为一体)来回答问题。
GMAT考试怎样才能拿高分:
1,杀G八字决——海量复习,快速通过。
先说海量复习,考试都要考4个小时,那我们每天应该复习多长时间呢?显然要略大于4个小时,最好能尽量连续复习5个小时,实在做不到,那也至少要小时以上。所以,备考GMAT时,很大一部分同学都需要慢慢把学习强度加起来,要记住GMAT备考过程中要“主动求晕”,“平时都不晕,考试会更晕”。
再说快速通过。GMAT考试的备考周期不适合拖太长,也当然也不能太短。GMAC官方公布的数据:北美地区考生的有效备考时间平均是小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考生平均备考时间为个小时。注意,是有效备考时间,呆坐着放空的时间不能算。所以初次接触GMAT考试的学生,我推荐将备考周期设置为45-60天。很多同学考试失利的原因是把自己当成了天才,复习1个月都不到就去考试了,这无异于赌博行为。
2,杀G关键词——勤总结。
备考GMAT的学生都会碰到同样的难题:题目不够做。复习GMAT的两份必做的资料是OG和PREP。OG看着厚如砖块,其实都是虚胖,实打实的题目有数学404题,中国学生薄弱的语文部分只有逻辑124题,语法140题,阅读26篇文章共139题。PREP破解版(PREP 07、08和12)的题量加一块儿,相当于是OG的3倍多。两份材料加一起,逻辑446题,语法707题,阅读47篇,多乎哉?对于习惯了题海战术的我们来说,这些题全做完内心依旧是空虚的(如果奔赴考场的时候连这点题都没做完,多数会悲剧收场)。经常有人问我,Jason老师,我把OG和PREP做完了,还有什么新题推荐吗?我的回答都是:没有。每一道真题都是无比珍贵的,只做一遍是暴殄天物,把每道题尤其是曾经做错的题目反复分析到位才是资料的正确使用方式。
怎么总结?——真正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把做错的题和蒙对的题多看几遍,搞清楚错误原因和没搞懂的地方,分析深层原因并进行分类。题目做错无外乎是两方面的原因:1,上来就把正确选项排除了;2,好不容易排除三个选项了,二选一选错了。其实这两种情况分别说明了不同的问题。要懂得什么是核心考点,一定要先主干,后细节。再比如第二种错误,可能更多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做题技巧。
总之,出题人可以轻松地从以上四个角度出无关比较或错误比较的选项,所以比较性描述的正确概率很低,最好养成一个下意识的习惯,看到than就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选择它。 所以,我往往和学员讲,GMAT逻辑题一定要从“潜在逻辑”和“做题技巧”两个层面对每个题都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解,真正去理解出题人的思维,进而真正理解GMAT考试。
[图片1]
GMAT考试应对策略:
一、知己知彼
应考GMAT,首先必须明确GMAT是怎么回事。GMAT的全称是General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顾名思义,这个测试针对的主要是日后申请商学院MBA或的学生。不同于TOEFL,GMAT考试的设计思想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应出考生的一般商业和管理能力素质。可以认为,GMAT既是针对语言的(因为是用英语出题),更是针对素质的,绝非纯粹的英语技能考试。GMAT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它出题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具体体现在GMAT考试的内容结构上:第一部分写作,考察立论和驳论的能力(日常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第二部分量化分析,考察基础的数学和逻辑能力(商业和管理工作计量技术工具的基础);第三部分语文,考察有效书面沟通和逻辑思维能力(商业环境中和他人有效沟通和交往的手段)。
通常我们习惯把GMAT、GRE和TOEFL简称为“寄托”或“G/T”。GMAT和其他两者,以及目前渐入佳境的IELTS其实有不少不同之处,除了上面提到的定位和侧重点之外,还体现在它不测试听力,不测试口语,不要求大量的也许一生难得见一次的词汇,写作内容有章可循,相对较宽松并生活化的阅读测试材料,对数理统计能力的要求也低于GRE的要求。
二、有的放矢
知己知彼有助于针对个人的弱点和需求来设计复习的重点和方法,即有的放矢。对照GMAT的架构,复习的方法和材料可以有以下选择:
1)写作
如果英语不是你的日常工作(或者生活)语言,写作将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国内教学的哑巴英语、死记硬背式英语造成我们英文能力一般都强在英语的输入(阅读),弱在英语的输出(口语和写作)。
2)量化分析
GMAT考到的数学对数理化水平普遍比美国人高一截的中国人来讲不是大问题。之所以有难的感觉,有三方面的原因:或者是理解题目有困难(由于语言关系);或者是高中和大学学的是文科;或者是因为工作后把基本的数理知识都还给了老师。幸好GMAT的难题主要只是一些统计和基本数论,把新东方的数学题做一遍,有什么不会做的或者不懂的,先把题目翻译成中文试试,如果还不能迎刃而解,请教一下高手——高中生或者大一学生水平就可以胜任。
GMAT写作全方位备考方法:
首先,我们要浏览题目、审题(分析题目的结论、论据和假设)并写出开头段。审题和开头段同时进行,一边看题一边写,这不是回避逻辑错误,而是将审题、找错和写作有机地结合。第一段的任务无非就是指出论题的结论、假设、论据,并指出题目有错误。同学们会发现,在我们写作第一段的时候,逻辑错误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而当我们把有问题的假设以及原论证的逻辑结构清理以后,该论证所存在的所有问题也就都暴露出来了。
在写完开头段并审好题后,大家要趁着头脑清醒,把主要的逻辑问题都打出来。原文可能出现六七个逻辑错误,而大家只需要从中挑出3-4个最主要的进行有利的攻击就可以了。因为这篇文章能不能拿高分,直接取决于与你能否抓住主要逻辑错误。也就是说,如果你忽视了非常致命的逻辑错误,那么即使你把其它的错误批驳得再好,所用的语言再美,字数再多,最后照样不及格。有人担心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清理出来,实际上大家只要把主要的错误都清理出来,进行有利的攻击,同样可以拿到六分,正如ETS的六分例文一样。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因为考生在正文写作时往往会把顺手的段落大写特写,力争在某点上把敌人驳的体无完肤,但是等到意识到有其它的重要逻辑错误未被谈及的时候,时间却已经到了。而首先列出提纲则可以提醒我们点到为止,切实做到合理分配时间。与其把一个问题分析的特别透彻,不如把所有的主要问题都涉及到,即使不很透彻,也比前者要好。简而言之,Argument这部分展开批驳的时候,与其“断其一指”,不如“伤其四指”。
在完成了提纲之后,就要逐一展开正文段落了。正文段落的展开有两种的顺序,第一种就是先攻击主要的问题,在第一个段落批驳最重要的逻辑错误,也花最多的笔墨,以后字数和重要性逐级递减。另外一种就是以论证的逻辑关系为序一层一层的批驳。不论何种方式,都应遵循展开文章的一个整体原则,也就是挑你最有话可说的先说。实际上,顺序是可以在检查时通过剪切和复制调整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段攻击一个主要的逻辑问题。如果逻辑错误很多,那么可以在最后一个正文段集中批判一下,而最后一段中的每个错误点到为止即可。对于除此以外的逻辑错误,我们都应该至少提供一个能批驳原论证的反例或假设。而对于正文段落(除去开头段和结尾段)的数量,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但由于每篇官方Argument文章都含有2个以上的正文段,我们的文章的正文段数量最好应达到2至4段,全篇最好为4至6段,每个正文段针对一个主要的问题, 每段以4-8句话为宜。句子太少会导致论证不充分,而如果一段超过8句必然有重复的内容,论证效果就会有缺陷,因此每段的句子数量并非越多越好。
结尾段的功能只有两个,即再次指出原论证有错误,并指出如何能弥补该错误。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留下哪怕是两分钟的时间来检查。首先要检查拼写,虽然GMAT作文没有托福语言要求那么严格,但也不意味着有十来个拼写错误也能得满分。还要看看语法,有没有代词指代不清,主谓不一致,单复数问题,时态错误,或者第三人称单数没加s等情况。还有语言风格,尽管有时候符合语法,但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或者过于口语化的地方,看看能不能用更加书面化的词汇加以替换。两分钟扫描是最理想的。明显的错误可以改过来,不明显的错误阅卷人也未必能看出来。另外,要注意行文时文章是否有足够的转承连接词,以显示你文章的连贯性。大家要格外注意开头段、结尾段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切实做到“金玉其外”----在这些最敏感的地方,把你最高的水平展现给阅卷人。当然,如果真的没实力,那么咱们宁可不出彩,也不要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