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控制方法?进度控制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 它与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有很密切的关系。现在,小编给大家整理相关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则性
工程项目施工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实现项目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与前提,进度控制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进度计划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科学优化,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和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为了更好地满足总进度目标的要求,组织力量尽早提供可动用单元,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区块建设工期,尽快的使建筑项目分批发挥投资效益。
2. 合理安排土建与设备的综合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先后顺序及搭接、交叉或平行施工方法,明确设备工程对土建的要求和土建为安装提供施工条件的内容和时间。
3. 做好资金供应能力、施工力量配备、材料物资到货与进度需要的平衡,保证进度目标的要求,避免高峰现象的出现。
[图片0]
4.考虑外部协作条件的配合情况。包括施工中及项目竣工动用所需的水、电、汽、通讯、道路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的满足程序和满足时间,必须与有关项目的进度目标协调。
5.由于现场所在地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限制,制订克服限制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6.要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与工程进展有关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进度目标,有助于提高计划的预见性和进度控制的主动性。
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途径
①劳动主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要通过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达到提高员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②劳动对象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严把材料质量关,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国家规范标准相符性;严格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和质量文件的齐全程度。
③劳动方法的控制即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在确认可行的基础上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
[图片1]
④劳动手段的控制指的是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模具等的技术性能的控制,要根据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并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的管理制度。
⑤施工环境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督促来建立预防预测控制方案,控制突发环境状况对施工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为顺利实现质量目标奠定基础。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1)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其中: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D(DO)―执行,通过具体运作来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2) 三阶段控制原理
三阶段控制原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个阶段的简称,这三个阶段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具体而言,事前控制就是要求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它是由两个阶段的控制组成: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它包括自动控制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自动控制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他人监控是指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毫无疑问,加强自我监控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事后控制主要是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
(3) 三全控制原理
三全控制原理是指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例如:勘察、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主体)对于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任何一个主体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对建设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全过程控制是指依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工程源头抓起,从项目规划和决策开始,到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再到施工生产检验实验过程和工程质量评定过程,最后到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以及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所有的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