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项目质量信息化管理?从项目管理的流程出发,可以探索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 现在,小编给大家看看项目管理技巧。
理论基础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针对信息化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信息化特点开发的管理方法,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跟踪、控制,保证项目本身和项目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从有关信息化的介绍可以看出,信息化工作涉及实施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等各个方面,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其设计、开发、实施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信息化工程符合项目的所有特征,因此可以使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成功率。
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项目管理研究体系: 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体系和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体系,其中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是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以该文件为框架,制订了ISO 10006有关项目管理的标准。
[图片0]
PMBOK为所有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一个知识架构,包括: 9个项目管理领域、39个主要项目管理过程、4个典型项目生命期阶段、5个项目管理过程组、5种组织结构类型。项目管理作为通用的管理科学,已经形成规范,并对各行业的项目管理提供指导,以PMP为依据展开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和工具的探讨。截至2007年5月统计,约30万人参加了PMI培训,近2万人通过了PMP认证考试。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为完成某一独特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而项目的目标与日常运作的目标有根本的区别。所以项目管理就是将相关的知识、技术、工具、技能等应用于项目任务,以达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项目管理的阶段又大致分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 通常的项目管理分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整体管理等9个方面,它们的主要含义和内容。 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任务细分(WBS)、矩阵图(Matrix)、网络图(Network Chart)、甘特图(Gant Chart)、直方图(Resource Histogram)、关键路径法(CPM)、项目评估技术(PERT)等方法。
信息化项目的质量管理
1、明确项目需求,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的“要求”就是需求和期望。因此,如何准确挖掘客户的需求,是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前提。
在本项目中,我们通过需求工程师的现场调研,并与项目甲方的多次讨论,最终梳理出了微信商城、官方网站、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数据统计、用户管理等6个大项的建设任务,共53项具体功能。然后,通过灵活运用实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QFD)等方法,对每一项功能列出了相关具体的性能指标。例如,用户管理任务中的“供货商管理”功能,要求,不仅有常规的管理功能,还需要在每日凌晨汇总当日的订单内容并整理规划到供货商名下,并及时给相应供货商发送通知短信及微信。最终,我们编制了《电商平台项目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了甲方和用户的确认。
根据上述项目质量指标体系,并借鉴项目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我组织项目团队召开了质量计划专题会议,制定出了《电商平台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明确了质量保证措施、应遵循的规范、具体责任人、流程、控制点、时间点等。例如,该计划明确规定了包括我在内的共3人的质量管理人员,我为负责人、2人为软件系统质量控制员。
[图片1]
2、利用质量审计,执行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就是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审计等约束,从而使项目建设过程科学规范,也就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在此环节,我们主要运用了技术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的手段。审计工作由项目组专门的质量保证小组提供支持,项目组的2名质量管理员具体实施。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更正,比如,项目组的QA发现项目中的外包采购评审均采用会审的形式,这造成流程效率低下。针对该建议,我们将评审形式根据金额大小分为电子评审、会审两种模式,有效提高了评审的效率。另外,在审计中,我还邀请了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参与,这极大的提高了甲方对我们项目实施质量的信心。
3、采用多种技术,实施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目标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检查、识别项目的实际质量与质量计划的差异,然后进行修正。在本项目中,我采取的质量控制步骤如下:1、将整个项目的实施按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试运行阶段和验收阶段,并确定每一阶段的完成标准,如《质量管理计划中》中要求的需求说明书、详细设计方案等。2、QC人员组织相关专家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开展评审。3、出具评审结果:评审通过则将相关可交付物作提交项目组并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输入;不通过及时返回修改。
信息化建设实施质量保证
(一)依照适当的规程、标准,评审和审核项目的活动及其产品。质量保证组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目标定期评审和审核项目工程活动及其工作产品,并通过《QA周报》、《QA审计报告》、《QA里程碑报告》等形式,就项目是否遵守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向项目管理者提供可见性。
(二)QA工程师由向项目和相关负责人反馈有关评审和审核的结果,以便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在项目过程中对偏离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和纠正措施,以此避免项目管理中因过程中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需求分析阶段,由于我们对各分校间的流程差异重视不足,且由于项目干系人众多,导致需求调研沟通花费的时间超过原有估算,情致该阶段的进度偏差较大。在该里程碑偏差达到10%以上时,QA人员通过邮件及口头沟通的形式,及时向我提出了进度的预警,此后项目组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以及赶工等及时有效的措施,使得进度得以控制。
(三)识别和文档化不一致性问题,并确保其得以解决。在评审和审计过程中,质量保证组对于发现的不一致项在《QA审计报告》中给予了及时纪录,并将该纪录提交我处,由我分派问题的解决责任人,同时QA人员密切跟踪项目中不一致问题的解决情况,直到该问题得以完成。如果不一致项不能在项目组内部得到处理,质量保证组便该将其及时提交给高层经理,由高层管理者做出决断。
通过以上这些有效的质量保证活动,使得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得以保证,主要成效表现在返工率减少、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项目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