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培训新闻 » 学历文凭 » 考研考博 » EMBA » 总算找到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总算找到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05 14:58:41

想知道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方法?有人认为:数学无非是数字、符号、图形的叠加,枯燥无味,很难进行德育教育。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德育渗透。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渗透一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在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图片0]

在比较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有分析才有发现,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数学中“等”与“不等”,“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加”与“减”都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我们讲解时若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比较、对照,就会使学生看到在这些矛盾的统一体中有着相似之处。例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讲解,学生发现“等”与“不等”虽然对立,但是二者在定义、解法、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渗透。

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课堂渗透二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事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风趣幽默地讲解,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明察秋毫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心,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着眼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可简介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明确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德育渗透,如合作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共享一个观念

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会尊重和倾听,这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数学课堂渗透三

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图片1]

找准时机,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机会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课堂渗透四

利用数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反邪教思想的渗透

数学原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是真理的化身。在讲解数学原理时,要多举一些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实例,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热爱科学。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原理时,首先要说明数学归纳法能起到完全归纳的作用,其原理在于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传递的基础和传递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正面例子可以列举多米诺骨牌效应,反面例子可以列举法轮功。为什么要取缔法轮功?

是因为它不同时具备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条件。虽然李洪志拼命鼓吹法轮功,使法轮功具备了传递的基础,但“生病不用吃药,只要练法轮功”不能成为传递的条件,在智者面前就不能传递下去。因此,法轮功是不科学的,它使人们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它是一种邪教,不能让它危害人们,危害社会,必须坚决取缔它。因此我们学生要热爱科学,反对邪教,拒绝法轮功。这样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渗透了热爱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

利用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思想的渗透

“四大发明”是国人引以自豪的科学成就。在数学领域亦是这样,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数学的贡献不亚于其他民族。在讲解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时,着重讲解与这些概念和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对我国数学成就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提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讲授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形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于13世纪就得出了二项式系数构成三角形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得出同样的三角形早了四百年。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