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不少徘徊在分数线边缘的考生,可以参加复试,但是被刷几率大,就寻思多做些准备,下面是考研复试及调剂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考研复试及调剂技巧
[图片0]
1、如何判断复试、调剂的优先级呢
调剂的本质是争取在第一志愿之外的复试机会,讲“复试调剂两手准备”就是说在入围复试可能性或者参加了复试但录取结果并不明朗前,给自己增加最终被录取的保险系数,其中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排名。
分几种情况:一是,排名靠前,初试成绩比较理想,以复试为主,调剂重点关注校内调剂机会和重点优质院校的机会,不要分心太多。二是,刚刚入围复试,排名在边缘的考生,复试和调剂基本各占一半,其中调剂以信息获取为主。三是根据往年分数线判断,入围复试机会较小的,不要再埋怨和了,一定要调转枪头全力准备调剂,包括985、211院校在内,每年都有很多不错的调剂机会,全看考生怎么把握。
2、什么样的考生更容易取得复试调剂机会?
从考生条件上看:初试成绩高,这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考了370、380以上的高分,因为复试发挥不理想被淘汰,再去争取一个优质的机会,可能性更大;再有,学科背景好,来自211、985,或者本科阶段就有参与科研创新的经历,发表过学术论文,更容易在茫茫调剂中脱颖而出;
最后,是报考的第一志愿好,尤其报考的是34所自主招生院校,因为调剂目标院系知道,34所在自主命题专业课科目上考察得较深,批卷也更严格,考生的得分含金量往往更高,更容易被信任,加之34所自主招生院校出分数线更早,复试也更早,考生更容易打一个时间差。
而以上这些条件,都比不过考生主动争取调剂机会的行动,调剂不同于高考,不会有学校主动联系你,也不存在自动调剂,所有机会都是考生靠查询、询问和动用社会资源获取的。
3、与调剂院校联系时,有哪些技巧和策略?
技巧很多,最核心的策略是:不盲目撒网,划出调剂目标的优先级,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而圈定优先级的实质是知晓调剂机会更可能出自于哪里,从院校的角度来说,西部院校、科研院所、综合大学里的非强势学科机会更多,自身条件不错,但因为地处西部,所以可能会有不少调剂名额,再如百余所科研院所,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有缺额。
调剂的心态很重要,一般是降档调剂。例如一区调二区,名牌调非名牌,如果眼睛还盯着985、211学校的热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根本没有缺额,即便分数再高,也没有调剂可能。
再说说专业,一般第一年招生的专业机会更多,而从学硕调剂到相近专业的专硕,也是个很通行的做法,史学、哲学、农学及理学中一部分等传统冷门学科,因为关注度不高也有调剂机会。
为什么强调要重点突出,因为不是取得了调剂机会就代表被录取,再多学校邀请你去复试,也是要在复试考场上见真招的,如果网撒得太开,往往没有时间精力来准备复试,最后还是落选。
是否调剂,调剂什么样的目标,取决于考生要什么,或者说对未来的读研生涯和毕业就业层次的期望程度,如果实在没有特别好的调剂机会,勉为其难,就建议考生要么再战一次,或者直接就业,去面对社会的考验。
4、关于调剂,考生还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调剂关键是打信息战,所以必须得熟知调剂的条件、程序,“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需要花专门的时间精力来做系统化了解。
第二,要快!不要等到复试被淘汰或者调剂系统开放了才开始考虑调剂的事情,那个时候优质的调剂机会早被瓜分掉了,在知晓初试成绩后,就可以比照往年的分数线来圈定调剂目标,开始主动联系。
第三,要确定最科学的调剂步骤,如果能校内调剂,一定优先把握这样的机会,校内调剂不行,再重点攻跨校调剂,跨校调剂的同时,要联络自己本科母校的调剂作为兜底,总之,重点突出,步步为营。
第四,不要害怕“拒绝”,内心要强大。考生在联系调剂时,收到多数的答复是:“我们不考虑!”“现在什么都不知道,再等等看”等等,但只要学校表示出一丝一毫对你感兴趣的倾向,考生都可以给对方寄一个调剂申请书,或者询问清楚他们在招生工作中的时间表,随时跟踪。好的机会都是“淘”出来,拼到最后,比的是耐性。
考研复试调剂的误区
误区1:初试成绩高就能被录取
一般而言,初试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被目标高校录取的概率,不过,这不代表初试成绩高就一定能被录取。实际上,按照中大、华工的考研复试办法,初试成绩高者,倘若不努力准备复试,依然可以名落孙山。
具体来说,两所院校均采取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意味着什么?考生能否被目标高校录取,既要看初试成绩,也要看复试成绩,而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提升了复试比重,有些专业的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达到70%,而差额复试的考核办法使得"低分逆转,高分落榜"的情况屡见不鲜。
误区2:复试完再寻找导师
多名研究生反应,很多导师一届只能带几个学生,其中有些老师早在推免生面试时就被瓜分了,留给统考生的好导师名额并不多,考生可通过邮件联系心仪导师,同时可借助师兄师姐之力找到导师的联系方式,甚至安排见面。
误区3:所有专业都可以调剂
不少考生误认为名牌高校没调剂名额,一般高校所有专业都可调剂,只要调剂就能被录取,跨专业调剂没障碍等。
考生调剂除了有院校自定门槛外,国家也设置了一些限制要求: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
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等。
误区4:名牌大学只录名牌高校生
"考生能否被录取,最终还是要看其综合实力。"在很多高校的考研复试方案中,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选人关键。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复试考核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专业课考试--采取笔试形式,考试内容与初试相区别;
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查学生全面素质,形式可以是笔试、口试、实践环节任选,也可以并用;
外语听力与口语能力考核--主要考核考生听力与口语能力的准确性、连贯性、得体性等;
品德修养考核--主要从专业操守、职业伦理、个人素养、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重点考核。
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研复试调剂要注意什么
一. 关注网上调剂信息
查完分数有调剂意愿的考生们,千万不可懒惰,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时刻关注网上的最新消息,并搜集各种调剂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时常会出现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院校,而院校又招生不满的情况,因此全方位搜集调剂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二. 多打电话
[图片1]
多数考生通常只关注网页信息,但是网页信息更新并没有那么快,这就需要罗列好想调剂的目标院校,并逐一打电话咨询确认,有很多通过电话咨询调剂事宜而成功的案例。
三.关注相关专业
当准备调剂时,要开拓视野,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意向专业,也可以适当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往年就有很多考生成功调剂到了相关联专业中。
四. 调剂要趁早
查询分数后第一时间要判断是否能够进入复试,不确定的话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招生办,只要不确定就立刻着手调剂事宜,不要等分数线出来之后再去调剂,到那时恐怕为时已晚,快速联系目标院校的目的是为了给校招生办留有一定的印象,若有调剂名额空缺能够有机会获取,增加调剂成功率。
五、联系导师
当需与导师邮件沟通交流时,需要缜密规划自己的邮件内容。可以包括简单的自我介绍及对目标院校的赞扬,表明你的调剂愿望。
走导师路线的时候请注意,不要同时联系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多个导师,一个拒了你之后再联系另一个,脚踩两只船最可能的结果是两只船都翻。在调剂的情况下,建议寻找跟你专业最近的,最可能的选择。
六、调剂TIPS
当调剂系统开放时,不要轻易地填志愿,志愿填报后48小时内不能更改,填之前最好先跟院校先联系,拿到复试通知后再填。
为了保险起见,当你给目标院校邮寄完毕材料之后还需要继续关注其他院校调剂信息,通过多方渠道多多关注一些院校,加大自己的调剂成功率。
考研复试如何搜集调剂信息
1、关注本科就读院校信息
如果本科院校设有研究生院,还有自己报考的相关专业,那么这对于有强烈读研意愿的考生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受就业率及升学率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其本校生是非常照顾的,院校有任何关于复试调剂的信息也能够更方便获取。
2、关注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院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出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并不信任,遵从先校内再校外两步走调剂的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比较严格。
3、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
新设专业是很容易产生调剂机会的,考生通常不够了解所以报考人数也受限,校方通常对于新设专业也都希望扩大生源提高专业知名度。所以遇到合适的意向专业调剂机会就要牢牢抓住,切不可眼高手低错失良机。
4、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
近年来,调剂成功概率最大的就是从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并非是专业硕士不好,而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家不了解,加上各校专硕扩招迅猛,空出了不少名额。其实照目前考研情况来看,专业硕士近两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热,考生在调剂时切万不可心高气昂。
5、关注中西部地区
有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名牌院校常年都招生不满,甚至通过调剂都招不满,如果考生只是想取得硕士文凭,不妨关注一下中西部地区院校,调剂成率也会大大增加。
6、关注科研院所冷门专业
考生通常对科研院所的关注不如高等院校多,加上科研院所这类单位行事较单调,且就业对口性强,调剂名额通常不会对外公布,建议考生可多多关注这类招生单位,主动联系积极搜集调剂信息。
总而言之,考研调剂成功的秘诀就是:眼观六路see各类信息,耳听八方主动Call招生单位,快狠准一招制胜复试调剂!希望这些调剂绝招能够对小伙伴们有帮助,最后都能如愿在心仪的校园里度过研究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