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跃?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小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活跃课堂教学一
一、教学语言是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如果教师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教学,那么必定会引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试想一下,一个富有分才,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们不爱?而且,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于教师的崇拜之情势必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那么,优秀的语文成绩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自然是水到渠成。
例如,我在讲解老舍的《草原》这一课的时候,就这样来设置过导语: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偶尔有一两只牛羊在低头吃草,这无尽的绿色似乎是想要蔓延到天的尽头,漫步在草原之上,把所有的烦恼都交给它,它会让你忘却心中的郁闷,心情也变得旷达起来,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没有谁你能够抵挡草原的魅力,它的纯朴、它的真实……不如就让我一起也去感受一下吧。如此示意般的导语,让学生们无一不为之惊叹,兴趣自然也就上来了。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不仅要运用好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运用也很必要。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们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融入进来,因此,生动形象的不仅依靠语言文字的表达,还依赖于肢体语言的运用。肢体语言包括教师们对讲课的热情所表现出来的眼神、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对语文的热爱,而且教学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活跃。
[图片0]
二、多动手,课堂气氛更活跃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手是很难停不下来的,而且,很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动手实践之中,虽然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但是,教师们也不能忽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毕竟人文素养与时间能力同样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勤动手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在讲课的时候,对于某些场景描写可以让学生们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在课外的话可以举办小型的剪报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认为的好看的插画或者是优美的语段都从报纸上剪下来,收集起来,等到出黑板报的时候将其贴上去。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而且,在课堂上多一些动手环节也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好方法。
语文活跃课堂教学二
一、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原始动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其重点是教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科学把握教学过程。教学艺术的提高是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并积极探究如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恰当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整体把控教学过程,运用语言、技巧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营造轻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二、出色导课是成功活跃课堂气氛的起始
导课,或称导入,也叫开讲,是一堂课的开始。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导课,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小学语文教学导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们一同唱歌、背诗、做动作等方式,将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调整到学习的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前期铺垫。另外教师还可尝试课前与学生沟通谈话,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寻找所学课文与这些话题的契合点,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三、创设悬念是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灌输式的教育依然普遍存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整堂课下来,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建议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语文活跃课堂教学三
1.创设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到知识
小学生往往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非常活泼好动,作为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使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旅游或其他一些室外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会语文课本中所描绘的情景,使同学一边玩一边体会,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微笑面对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情绪是会传染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而在课堂上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情绪几乎会影响到每个学生的情绪,这也是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变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微笑面对学生,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调动课堂气氛,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1]
3.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很多课堂,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扮演的角色往往只是普通的参与者,配合教师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很难认清其实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从课堂上学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并且把学生拉进课堂之内,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简单的教学任务组织成全班学生的集体活动,使沉闷的课堂呈现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朗诵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还可以调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语文活跃课堂教学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例如在教授《武松打虎》这一课时,自认熟读《水浒传》的我兴致勃勃地走进课堂。心想,一定能把《武松打虎》演绎得淋漓尽致,哪知开课仅两分钟,一位学生就走了神――在纸上涂画着什么,那专注的程度连我靠近都没发现。我俯身细看,原来他正专心地画一《武松打虎》的卡通画。
“画得不错,蛮像那么回事!”我不禁幽了他一默。班内几个“活跃分子”听到这话离开了座位,伸长脖子过来瞧。见此情景,我说道:“大家这么喜欢画画,那咱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好不好?”“好啊,”同学们立刻响应。面对强烈的“呼声”,我迅速提出三个要求:①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②给每幅画配上简要的文字。③根据画面讲故事。要求完毕,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利用学习合作小组,善画的做画,能写的撰文,会说的演讲……20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从他们不时闪现着创意的画面和不时闪现着智慧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武松打虎》已被他们演绎的淋漓尽致了。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活动,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它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务,激发儿童的参与愿望,使之乐于投身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作文课《春天》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野外去感受那田园的风,去感受那自然的绿,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