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习好,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有效。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的相关内容。
怎么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独立学习
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自己很多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时候,家长也未必能帮上忙,孩子在找家长解决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尽力帮孩子解决,而不是一句回绝孩子,这样孩子的积极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会保持这学习的信心,并敢于挑战自己的不足。
及时改错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的成绩极端重要,但是,当前的社会已经非常多元化,绝非单独拿成绩来衡量孩子,重要的是,提醒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准备个错题本,将自己不懂或者以往犯错的地方总结下来,慢慢改正,别让自己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图片0]
书写习惯
孩子的字迹可以反映一个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孩子是否在意自己的书写格式和学习态度,和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字,当别人看不到我们的人的时候,字就代表了我们的形象,非常关键;另外,字体的好坏也可以反映一个孩子是否会认真做事。
我们怎么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做题细致的习惯。大部分小孩都存在做题马虎,小错不断的情况,这时,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题存在的马虎问题,从而自己订正。比方说,给孩子指出,这次作业题里,出现了几个小错误,让孩子试试自己能找出来几个。
如果能全部找出来,就给孩子奖励一颗成功的星星,或者说,如果能保证不出任何错误,就给孩子奖励两颗星星。以积分的方式,最后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物质鼓励,以达到培养孩子细致做题的态度。
养成自主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新课未讲授之前,先预习可以使堂上接受的更容易一些,也会记得比较牢固。如果是语文学科,还可以让孩子善用资源,查一查相关背景资料,让孩子对课文更加了解更感兴趣。课后复习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学会总结归纳,了解自己学习了什么,都掌握了没有。
课外拓展很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局限于学校的,课本的学习,课外的拓展同样重要。太过于死读书的孩子,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多阅读课外书籍,报纸,多参加一些动手活动,多培养孩子课外兴趣,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多方面的,是有趣的。
怎样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协调,因为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是在和老师与同学的相处中成长的,要和老师多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发现不对劲的情况,帮助孩子及时解决。
尽量做到自己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一致,以免孩子因为家长与学校的不同而无所适从,也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的两面性格。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话与交流,不要忙得将孩子扔在一边傻玩不管。
看一看孩子对同学的、老师的和学校的评价,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以利于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做家长的。
[图片1]
拿出点精力和时间,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便将来更好的应对社会生活,乃至为我们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是责无旁贷的,这也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愿意的。只要我们努力,事情总会成功的!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